top of page
《就是不給投影片—關於學習態度的一封信》
魏郁禎
​2012/07/19

十年了,十年來(六年專任外加四年兼任)的教學經驗和感受,讓我最近決定-『再也不提供學生上課投影片』。

啥?就這麼一件事,也可以寫一大篇文章?是的。而且這篇文章不放在《雜問區》,特地寫在《有話要說》,是因為表面上只是和投影片有關的小事,實際上則是比投影片還要重要的東西。

一開始,我總是將上課使用的投影片貼心的放在教學網頁上供學生下載。理由是,我上課從不使用課本,而是整合許多現有書籍內容和新觀念後,配合自己講解的流程和步調,設計專屬的簡報檔。我也從不強迫學生上課要抱一本重重的課本在課堂上畫重點,畢竟聽重於畫,理解重於書寫。於是乎,學生很努力的下載、列印,用心一點的,會給這一疊紙穿上一件書皮,但也因此,很多學生便不看書了。問題是,上課時,學生不可能記下我講過的所有例子和觀念,如果不在課堂外另外閱讀經過系統性知識整理的教科書,甚至自己額外借閱其他坊間參考書籍,怎麼能充分的學習這門專業的課程呢?

平常除了在課堂上教書,有時會應邀校外單位進行演講,除非是公司教育訓練課程,否則一般來說,我不主動提供演講投影片紙本資料給聽眾,理由除了少部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以外,最主要的原因是,希望聽眾能培養對知識汲取和吸收的渴望和態度,是的,沒錯,就是『態度』。如果你在意、你想要,那你一定會想辦法得到那個東西。

如果你真的很想讓投影片的內容,內化為知識的一部分,你聽講時會百分百集中精神並想辦法吸收;如果你很想得到投影片上的文句或數據,你會努力紀錄所有想要的文稿;如果你來不及吸收或抄筆記,你可以事後發信件請教講者你所疑惑的部份;如果你現場無法得知講者聯絡資料,事後一定有辦法搜尋到他,只要你想。因此,後來在演講場合,我通常採取一種方式,直接告訴聽眾,如果你想要這份資料電子檔,請你回家後寫封信件給我,我可以回寄給你。使用這種方式以後,我發現,不僅可以在演講現場幫地球留住很多樹,事後真正寫信跟我要資料的人其實只有少數。

現在社會上很多知識的取得都很便利,學生做報告只要麻煩就有很多「參考」不完的現成報告完稿;老師們也在這個年代下擁有做研究的便利性,不需要蹲在圖書館影印房,就可以在網路資料庫下載論文電子檔閱讀。但是,當『取得』變得很便利時,我們經常忽略思考「為何我要取得」,以及「取得之後如何吸收、內化及應用」,並且,把「別人的給予」視為理所當然,不僅不懂得感恩、不懂得尊重,也同時喪失自我尋找知識,甚至創造知識的能力,以及樂趣。

舉例來說,學生喜歡在聽完演講時拿著隨身碟向講者拷貝檔案;當學生對課堂上推薦過的絕版書籍或影片感興趣時,他會希望你告訴他去哪裡取得該資料;當你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競賽或活動時,他們會問你可否直接給他們網址;當你建議他們去學習某個軟體時,他們會希望你直接告訴他們操作步驟。

學生的理由通常是,這樣可以節省寶貴時間,乍聽之下很有道理,但其實只是藉口。因為,學生通常不是這麼善用自己「寶貴」的時間,他只是希望你省下他們可以做其他玩樂的時間,直接把東西奉送在手上。其實,不是只有學生,甚至有很多懶惰的大學教授,不靠自己的力量來準備給學生專屬的教材,不僅使用書商準備的制式投影片,甚至拿取其他老師的投影片內容做為上課使用。(早期我的下載檔案尚未鎖密碼前,就有同儕固定跑來我網頁下載檔案,還好心提醒我,檔案沒有密碼會被偷取,我後來才想到,如果你沒有下載,又怎麼會知道沒有密碼呢?)

知識是自己的,唯有自己親自努力過,才可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。

bottom of page